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

老師,水缸破了《推薦文》



故事那裡來?
最近閱讀了一本台灣兒童文學的「文集」,收錄了詩歌、散文、童話、故事、小說各類題材,執筆者感嘆:故事類是超冷門的類別,當然也忍不住為年度出版的童話、散文類喝采:「沒想到在這麼貧瘠的土地上,竟然還可以開出如此燦爛的花朵」。再貧瘠的荒地上有莘莘耕作者,讓它不開花也難,說是燦爛卻也未必。
長久以來我擔任兒童讀物出版的美術編輯,編排時無可避免的必須閱讀林林總總各種體材的文章,當這些文學作品的第一個讀者。看到童詩、散文、童話…這些速食類文章,多得實在有些泛濫,能夠發人深省,更發文學氣質的故事類作品,卻是鳳毛鱗爪。好像所有兒童文學作家都在耕耘賦比興、附會風雅頌;好像在台灣這個貧瘠的地方,真的長不出什麼故事來。縱使無情荒地也有萬千氣象,台灣不是沒有故事,寫不出來才是真的。
然而遠在伊朗中部的沙漠,一個世界上最荒僻的村莊裡,看起來不可能有故事發生的地方,也有想不到的感人事件發生。一所學校師生的飲水問題,從一只大陶罐的裂隙中緩緩流出,點點滴滴真情流露,述說著愛的故事。敘述中,我們可以從灰撲撲的塵土裡看見了人生百態;可以在嚴峻的環境中讀到了人性;市井裡有女中豪傑;朗朗聲中更洋溢著天真無邪的笑容。讀起來好像品嚐瓊漿玉露一樣清新甘甜。若要說這個故事有著什麼樣偉大的情節?隱喻著多麼凜然的含義?都沒有,只不過是一所沙漠學校的飲水問題而已。如此想來,在我們身邊難道沒有可供演述故事的題材可供發揮嗎?
發生在我們身邊,有關「學校用水」的故事,唾手就有兩則。
一位曾經當過國中總務主任的退休老師,告訴我他經辦過的案例:學校廁所的水龍頭壞了,漏水不停,屢向地方教育局申請修繕經費都沒有下文。後來他聽從別人的建議以小報大,改用「廁所不堪使用,必須拆除重建」申請經費,一下就通過了。
另一個故事是從媒體報導得知:北市某校配合政府的「生態環境教育」,將校園裡的一塊溼地,經營為「環境教學園地」, 種植水生植物、復育瀕絕生物卓然有成。師生們多年的努力幾次在蛙聲、鳥聲中發表成果。後來才發現,溼地形成的原因,竟然是水公司地下水管漏水所造成的。要修管止漏呢?還是要捍衛自然呢?
「大陶罐」內容輕鬆雋永,宜讀宜思,推薦給所有求真、求善、求美永不滿足的讀者,也推薦給能夠燦筆生花的作家們。街頭上暗香浮動;巷弄裡自有春天,大家一起來寫我們的故事吧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